学校文化构建与课程建设不仅是学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质量能否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因此一所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构建与课程体系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主办的“谈‘校’风生---办学过程中的学校文化构建与课程建设魅力”微论坛,将邀请你与省内外知名校长、著名专家共同分享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对办好一所学校的成功经验,领略学校文化与课程对一所名校形成所绽放出来的无穷魅力。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发布以来,全国中小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的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迅速进入到了一个专业化打造提升,高品质展现和应用的时期,但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与城镇学校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而影响了城乡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为此湖湘学校文化研究中心决定以“专注学校文化,成就品牌教育”的教育情怀和社会担当精
湖湘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作为一家“专注学校文化,成就品牌教育”的公司,关注教育热点,紧跟国家步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十一月人才培养计划的主题,让公司员工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制出演示文稿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设计水平。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探索建立多元化作业体系,减轻学生负担—— 往日“作业痛点” 今成“教育亮点”
“现在,课后作业变少了,在校内基本就完成了。有更多时间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受权发布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让短视频时代的阅读回归“慢节奏”,93位语文教师发布2024寒假分年级推荐书目
由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领衔,全国93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绘本专家共同研制的《2024年学前及中小学生寒假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
在我国深入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背景下,数字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攀高,产品形态加速升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教育,既是教育强国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需要加强监管。
当前,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略思维,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推进低碳高校建设,以实际行动服务“双碳”战略实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
郑州市金水区重视大中小学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梦想,在这里编织
立足于大中小学联合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精心帮助他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根基部分,基础教育要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夯实基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要立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强调英语的学科特点,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情境性。
相对于以前的课标,新课标体现了教育观念层面的重建和变革。新课标的创新取向主要体现为:坚持从学科本位走向育人本位,确立实践型的育人方式,坚持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以及倡导跨学科学习等四个方面。新课标对教育观的重建不能仅停留在文本的制定上,还需要体现在现实的教学改革中。只有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中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才能顺利展开。
“天府之国”成都,迎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盛大开幕的时刻。 成都大运会,既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举办的首个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的一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克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两次延期影响,成都跑出“大运加速度”,将兑现庄严承诺,为世界呈现一届“注定不同、必定精彩”的大运盛会。
重视家庭教育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民族的发展和文明的延续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当代社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应承担哪些责任?具体又应该如何落实这些责任?这是家庭教育中不得不厘清的一些基本问题。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重大发展与创新,每一次产业变革与生活方式转型,都会深刻影响甚至改变教育。ChatGPT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将对我们传统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估等带来全方位影响,这也是当前我们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回应的重大时代课题。西交利物浦大学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诸多探索,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
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准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高水平办学治校引领高质量发展。
当前,文化强校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优质的文化是高品质学校的重要象征,也正日益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理想新年、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特色创新和建设成效几个方面对怎样建设高品质学校进行阐述。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强化廉洁文化建设,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阅读的内容、形式、空间不再局限于纸质阅读和传统的教室。许多平台、资源、信息技术为数字化时代阅读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为区域整体推进阅读打开了新世界。 蕴藏机会,也面临挑战。“读屏时代”也带来碎片化阅读等问题。区域在整体推进阅读过程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助力阅读走深走实,这是数字化时代区域教育主政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周刊聚焦“数字化时代,如何推进阅读”这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高师生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要素。文章以乡村学校为阐述对象,讲述乡村学校如何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实现乡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是用文化涵育时代新人成长的重要场所。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在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是引领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锐动力。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需要通过建章立制,把质量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同时需要深入探讨,塑形铸魂,实现高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高度契合。西南科技大学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需要,通过践行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引领质量制度、质量标准、质量评估、质量组织等建设,探索出一条从经验走向制度、从评估走向保障、从控制走向引领的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画为体、以史为魂”,通过美术语言再现了建党百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本文尝试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为载体,探索将红色经典美术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及价值。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化,学校自身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活力,以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如同学校名片,反映学校决策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受众首先是学生,作为学校文化的缔造者——校长,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文化设计,考虑学生接受程度。让校园文化教育意义真正发挥出作用,不是模式化的。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强国”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在分析“文化”属性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高校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以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系统。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办好有特色学校的关键措施。高等职业教育要有效地发爰壮大,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关键。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职校的文化氛围,才能为代新时代培育出更多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大国工匠
初中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属于国民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很大程度就决定了国民的基本素质,在初中阶段加强“五育并举”,有助于培养我们国民的健全人格,推动我国软实力的逐步提升
好的教育是能让孩子蓬勃生长,逐渐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场所,我们可以在学校不断挖掘孩子们的潜力,让孩子们想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那就一定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那就一定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时代新人,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那就一定能培养出赢得个人幸福,担负家庭责任的下一代,让家长们暖心、放心、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折射在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上。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生命力的体现。
教育不能仅仅看得见教育,更要看得见人;学校不能仅仅看得见理,更要看得见事。看得见人,是因为对学校里这些人的真实了解;看得见事,是因为对学校里那些事的贴身洞察。
在宝山百年教育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教育家,从陶行知到舒新城,从袁希涛到陈鹤琴等,创造了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教育奇迹。从近现代工业发祥地到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今天的宝山正呼唤新型学校教育,提升城市软实力。
春光无限好,万物生光辉。激荡于巴蜀大地的“高品质学校建设”改革春风,正在一所所学校中催生出活力之花……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聚焦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灵魂在文化,基石在教育。乡村教育如何实现自身振兴,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发挥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的作用?
着力打造非遗传承教育品牌、开发非遗文化校本课程......近年来,良庆区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强阵地、育人才、办活动等多种方式,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指导,让学生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传承中“活起来”。
面对新时代的使命任务,高校应注重从精神文化传承引领、文化设施提格提质、文化品牌培育凝练和文化传播融合高效等“四个维度”,抓实抓好大学文化建设,使之与办学发展高度“黏合”,构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文化。
柯平强调,学校文化的好与坏,与学校是否具有文化的自觉有很大的关系。缺乏文化自觉的学校永远沉湎于学校的事务怪圈, 技术操作, 规章制约,任务完成。
特色案例展示(18)丨自强不息 贡学于民——自贡开大聚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开大事业转型发展
自贡开放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以“自强不息·贡学于民”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彰显育人思想、凝聚团队力量、规范师生行为、提振发展信心,以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扎实行动,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健康发展。
如何通过课程,让师生都有获得感?王俊莉决定从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入手,除规定课程外,学校从笃行、善学、博艺、尚礼、悦读、创新、健康等七个角度为学生搭设了形式多样的“七彩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七彩跑道。
家校环境是创造美的良好载体。在校园环境方面,学校分主题引导学生发现学校的美。例如:学校建筑的对称美、校园树木的挺拔美、花园小品的人文美、楼宇走廊主题墙饰的文化美等,在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开展给楼宇、校园道路、走廊、花园小品等命名活动。
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底蕴,打造学校特色的文化体系:在“和”文化的统领下形成以“和润”党建、“和合”课堂、“和美”德育为主线的学校管理架构,从这三大路径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优秀教师和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家国情怀、科技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身心和谐的时代新人。
学校文化的重心要放在提升师生的学习力上,而非简单地在“让每一堵墙都说话”的观点影响下,将校园各个角落塞得满满的。
双减”最根本的出路是要把学校办好,把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人才需要培养,而不是“设计”,需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干什么”“谁来管”“怎么聘”——教育部这场新闻发布会告诉你
《办法》共20条,重点围绕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是什么”“干什么”“谁来管”“怎么聘”“如何干好”等问题,系统设计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制度。
核心理念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与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于所有办园理念、办园行为和办园环境建设的质的规定,是园所文化的灵魂。
一所学校的教育高度取决于什么?真正好的学校是靠什么来持续推进学校的发展的?在学校发展中,校长充当的角色是什么?
学校文化是系统思考学校管理的框架和工具,但不是唯一抓手。在学校文化建设从自发到自觉、从标准化到个性化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丛生”的现象,引发学校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担忧和反思。我们一直穿行在学校管理根本问题和流行问题构成的灌木丛中,企望通过管理逆熵做功获得、增加确定性和安全感。想拥有丛林,我们得种树也种草,一棵棵地、一片片地种,努力培育学校文化之树,成为教育理论丛林的一部分,期待学校管理理论和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引领,文化是学校的根与魂。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在融汇历史传统、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上,锻造热气腾腾的学校文化。
现代学校文化必须植根于历史和当代先进的社会文化之中,传承、吸纳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不断应变创新,这样才能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博纳、儒雅、蓄志、创新”成为广大师生的思想引领。
智者说过:“学校本身就是文化,文化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伴随其一起进步的不仅仅是学校的声誉和飙升的升学率,不可缺少的还有学校本身应有的文化底蕴。
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和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是长期创造、不断积淀的产物。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反映出学校的传统和特点、个性和特色、思想和精神。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滇池湖畔、大观河边,五华区大观小学把观过去、观现在和观未来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呈现出了这所百年名校的底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彰显新时代的灵魂,也是学校“强起来”的精神源泉、精神武器和精神脊梁。“新时代学校文化重构”顺应了新时代对教育“强起来”的要求。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是一所集精品幼儿园、特色小学、优质初中和多元高中以及招收外籍学生的汉语中心为一体的十五年一贯制国际化学校。
校文化体现了办学理念,是全校师生共同遵守和奉行的准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打造的品牌,是师生行为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精神文明。
广西学校文化 | 传承红色基因,永宁街把党史教育与红色教育相结合进校园!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传承红色基因,让党史教育与红色教育进校园是一项重要内容。
文化,是人所表现出来的信念和行为,体现在一个人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集体、对待社会、对待世界的态度上,是品质、知识、道德等的总和,是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
教育部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分别明确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
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特色学校建设将有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向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推进,更需学校从规范发展向特色发展迈进。
在信息化时代,学校需要主动将自己的品牌打出去,赢得社会与家长的青睐,需要将自己的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出去,辐射到更多的学校。学校品牌的根基和灵魂是学校文化,学校品牌的塑造之路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
我们的教育是在回归,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回归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在我们的教育设计、关爱中获得更多垮了
如何守护学生心理健康?这所国家级特色学校建起令人安心的“防护网”
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并做好素养培育这条主线没鉴定我们的航线,让这艘在这孩子们的航船划向未来。
这两年,一所“大山里的未来学校”真正做到了将中国乡村需要和乡村儿童特点进行结合,创建乡村教育新模式,这所学校就是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
揭开“网红”创新学校的神秘面纱,这所“土”学校如何回归教育本质?
好的教育有哪些表现?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教学环境的变换?事实上,创新不在形式,而在文化,我们之所以对这些改变惊奇,恰恰是当下太多的教育没有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
如何在深圳这块土地上,做“跟城市共生,与世界共享”的幼儿教育?
把田野看作都市,再把都市看作田野,文明的答案,不过是人与土地的和解,他说我们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1年1月,在《2020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发布会上,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张治馆长做了《智慧教育新生态十大热点》的报告。报告聚焦“未来3~5年”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挑出了10个热点词汇:自适应学习、数据素养、社会情感、协作领导力、计算思维、学习科学、数字伦理、智能化、虚拟现实、数字孪生。
一群85后博士创办的提雅学园:中国主场的全球化创新学校,长什么模样?
在北京,有一群高学历85后博士和硕士,他们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剑桥、伦敦政经、中央圣马丁等名校。这群传统教育的受益者,聚在一起干了一件大事:创办一所颠覆传统的新式高中——建华提雅学园。
“云上学校”呼之欲出,怎样与实体学校相融合,才能释放教与学的潜能?
当学校空间展开场景再造,教育之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关系就从功能中被释放出来,也被托举起来。
与20年前相比,如今儿童的游戏出现了从户外偏向室内、从动态转向静态的倾向。所以,幼儿园有必要把幼儿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幼儿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
灵活的空间,混合学习模式,“豆荚”生活……这些趋势正在改变我们对校园设计的看法
当下COVID-19大流行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疫情对高等教育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但一些趋势正在迅速改变我们对今年及以后校园设计的看法。
吴安春、王晓燕: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理论内涵及实践特质
体育是民生之本,更是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将全面发展作为体育的核心目标,将全民健康上升为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
为科学教育找到精神原点!南湖之畔,一所红船旁的小学这样做 | 向科学进军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和革命精神之源。
改革从未止步,理念层出不穷,但谁都无法解释清楚教育领域诸多焦虑的本质,就像站在一个灯火通明的教育广场,却迷失了方向。面向未来,到底应该为国家、社会培养怎样的公民和人?
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把品牌描述为一个更为复杂的符号,它表达了六层含义,即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在过去的十年里,建筑设计师们围绕身体,社交,心理和情感健康方面的设计的集体意识不断增强。建筑项目,从新的办公大楼到教室和学生中心,涉及提高人的舒适度,鼓励积极的行为,改善卫生,支持身心精神的方式,从而支持一个更健康的日常生活。
专家们认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目前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对学前教育是否应具强制性,或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具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蓝色大海有无穷奥秘!以学校文化带动科学教育,这所学校有妙招 | 向科学进军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小学以学校的海洋文化特色为起点,与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开馆校共建,在“海洋”主题中生发出了科学教育资源……
带锁的饮水机,树桩座位和越来越多的户外教室:看看COVID-19如何改变学校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威斯康星州,学校的饮水机已经被上锁或密封,以防止孩子们使用它们;在休斯敦,一些学生在家中和校园中的学生在临时乐器上一起学习,以进行混合音乐课程;在加利福尼亚州圣拉斐尔的一所私立学校的学生正在用树桩和干草堆创建的户外教室里学习……而这些只是疫情改变学校的几个例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没有科技馆、博物馆,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如何突围?这所学校为学生建了一座“百草园” ……| 向科学进军
相对于科学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城市学校,乡村学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往往需要另辟蹊径。
从“没有围墙的教室”,“儿童博物馆”到“快闪学校”,教育空间设计创新一直在路上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学校建筑”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再被仅仅当作装载师生的“教育容器”,而是教学空间、知识展示空间、信息传递空间,同时还是情感交流的场所。
体育上升与“语数外”同等地位,学校体育馆设计如何追上时代的步伐?
进入新时代,如果我们还将体育课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那就“out”了。现在的情况是,体育课越来越重要了。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期与您分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在“体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对体育教育改革实有定位、价值、目标和保障的深度分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彰显新时代的灵魂,也是学校“强起来”的精神源泉、精神武器和精神脊梁。“新时代学校文化重构”顺应了新时代对教育“强起来”的要求。
行走于东西方不同的教室中,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室文化?我们该如何建构和赋予教室文化以丰富内涵? 朱旭东教授从多重视角对教室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构建;探讨促进教师专业意识变革和学生学习变革的教室文化的真正价值;提出了基于学校文化、教师自我知识形成、学科和学段、信息技术等教室文化构建的路径。
9月15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回到教育的未来:经合组织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报告。在该报告中,经合组织提出了四种未来学校教育图景:①学校教育扩展;②教育外包;③学校作为学习中心;④无边界学习。
广义的学校文化设计是学校为培育和生成优秀的文化而进行的战略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是用文化的思维和视角对学校进行的设计,更是对学校文化战略的设计,是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学校走向高品质的设计。
学校教育正在展开一场方兴未艾的“场景革命”。校园从空间功能、空间技术、空间内容到学习组织,都在深度重构;师生们越来越多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来到博物馆、美术馆、大自然等场景中,用全然不同的“触摸方式”进行学习。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推荐:如何重新定义学校设计?有这么几个原则
当下,全球的环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无数的学校都在受到智能化的影响、智能技术装备的冲击,面对未来情境,需要重新定义学校边界、深度赋能。
校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承载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文化的兴盛,已不只是一道校园文化景观,而是一所学校品牌形象和人文精神的象征,更成为了一代代校友心中难
学校作为育人场所, 其建筑本身的设计和装饰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文化环境。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因此,学校地面材料的选择也是校园环境创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教科文摘 | 陈伟权:STEM教育中,如何利用设计思维为学生赋能?
STEM不仅仅是STEM,它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本身,STEM是让这个世界变得不同。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未来呼啸而至。教育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正在起势。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因时而生,呼应着教育的大变革和培养时代新人的新需求。
在全球快速进入智能化时代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在推进程度上确实称得上先行一步,而“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升级版,也正引发教育界内外高度关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分社联合北京市20多所幼儿园的83位老师,用两天时间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92本优质图画书录制成故事音频,奉献给留守在家里的孩子们。
打造好孩子们成长的第二环境,细数那些正在发生的教室和学校建筑设计创新
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二环境,因为学校是唯一一个在一个人人生的轨迹中,有过系统性教育的地方。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孩子们对知识更加的认可、敬畏,甚至喜欢。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了有关要求。
深度好文:把“未来学校”和“互联网+教育”说清楚了 | 曹培杰
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等新的教育形式快速崛起,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帮学生理解自己和世界,给学生机会、目标,指导和帮助他们成长。
未来学校的植物生态环境要将植物、美育、自然课程、智能技术完美融合,让校园里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成为学校教育理念、课程实施的载体。
以培育理想、发展本领、历练担当作为劳动教育的目标,并充分发挥校园、田园、家园、社园四个场域的协同联动作用,建构实施“四园联动”劳动课程,才能帮助儿童在真动手、真感动、真创造中实现有温度有故事的自然生长。
最好的教育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中西方讨论问题时不能一开口就论“中方”或“西方”,而要形成“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融合要破除“中西”之见。
教育4.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
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教育4.0的内在联系,达成教育4.0共识;利用新技术构建全新、动态的未来学校形态;构建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际交往和全球公民意识四维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学习范式、教育场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子系统的合作关系,提高教师的职业核心素质,加快融入教育4.0,迈向未来学校。
所有的设计,所有的生长都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动力的提升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最终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愿我们一起用设计改变教育,用教育设计未来。
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如果说,原生家庭可以在家庭空间塑造人,那我们想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原生班级”。如果“原生家庭论”告诉我们:要教好孩子,从做好的父母,创造好的家庭开始。那“原生班级论”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们:要教好学生,从做好的老师,创造好的班级开始呢?
我们应该让学生尽早认识到,无论成绩高低都能取得成功,不要只盯着考试成绩。不管是对成绩优秀者还是对成绩不佳者,这都是一种价值引导。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教育如何面向未来?学校如何升级换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逃避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命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
2019年11月23日-24日,在第二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上,中国学校战略发展咨询专家沈祖芸做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分享。她认为,学校面对挑战,但是教育必定繁荣。
“小学改革生龙活虎,初中改革有模有样,高中改革装模作样。”成了这些年中国教育的真实写照,迫于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高中选择了“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一旦进入高中,就不得不面对严酷的应试体系。
我否定“虚概念”,否定“概念校长”,但我不是不要提升校长,而是希望倡导讲述鲜活的校长,讲述真概念,讲述有意义的理想校长,讲述校长的真实修为,还一个有血有肉的校长。
“任何计划、任何方法本身都不能保证成功养育孩子......这意为着我们可以改变方法,但重要的是不要偏离教育意义。”这是维也纳共学村评价背后的态度和思考。
履职不忘初心,参政心系教育——祝贺李斌总经理评为岳麓区2022年度优秀政协委员
1月4日上午9点30分,政协长沙市岳麓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来自全区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的256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用案例讲活课堂,以作品征服听众 | 湖湘学校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人李斌受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邀请进行直播讲座
李斌总经理为“国培计划(2022)”名师名校长领航团队工作坊高级研修班·文化教育(C220)进行主题为“高品质学校文化的构建原则与方法”的网络直播讲座